我国鸽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从家庭放养逐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已经成为世界鸽业第一生产大国。中国鸽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肉种鸽存栏4386万对,出栏乳鸽5.84亿只,种鸽存栏量以及乳鸽出栏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我国养鸽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鸽群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变得错综复杂,了解我国鸽群主要流行疫病,做好鸽群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促进养鸽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饲养管理不合理,防疫制度不严,鸽子也会发生各种疾病,鸽新城疫、鸽流感、鸽痘、鸽腺病毒病、鸽轮状病毒病、鸽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鸽沙门氏菌病、鸽衣原体病等细菌性疾病,以及鸽毛滴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是我国鸽群中的常见传染性疾病,给鸽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现就家鸽常见的疾病和防控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传染病
1.鸽新城疫。鸽新城疫又名鸽瘟,是由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接触性病毒性疾病,全年都有发生,以冬季最为严重,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鸽均易感,其中雏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鸽。目前该病已成为影响鸽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病毒性疾病。
防治方法:鸽新城疫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其防控以定期免疫为主。针对鸽群危害最严重的鸽新城疫,在缺乏鸽新城疫专用疫苗的现状下,主要通过接种鸡用新城疫疫苗进行防控。临床上以免疫鸡新城疫IV系疫苗为主。参考免疫程序:对种用仔鸽,通常在1月龄时进行第1次接种,在开产前约4月龄时进行第2次接种,即加强免疫1次;对成年鸽,通常每6个月重复接种1次。鸽新城疫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的抗原差异性,使得免疫鸡新城疫疫苗的鸽群仍存在发病或排毒现象。
2.鸽流感。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季更易暴发。鸽流感病毒毒株不同,其毒力也不尽相同,对鸽的致病力也大相径庭。
防治方法:当前,我国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策略,通过大规模免疫,禽流感在家禽养殖业中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乳鸽饲养周期短,养殖场(户)基本不对其实施禽流感免疫,这给鸽流感防控带来了极大挑战。疫苗免疫是防控鸽流感最主要方法,对种鸽和后备鸽接种疫苗,通常选用鸡“H5+H9”二价灭活疫苗。对后备鸽,20~30日龄进行第1次接种,以后每隔3个月接种1次,肌肉注射0.3~0.5毫升,性成熟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对处于高流行风险地区的养殖场,从7日龄起进行第1次免疫,60日龄二免,150日龄三免,之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等途径着手,加强对鸽流感的预防,尤其应避免野禽与家鸽、饲料和水源的接触。在鸽饲养期间,饲养者应注意观察鸽群健康情况,包括其饮水、进食、排便、精神状态等。如果出现可疑病例,应立即与防疫部门联系,通过专业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血清型,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应立即实施封锁和隔离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按要求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按照“早快严小”的处置要求,防止疫情扩散。
3.鸽痘。鸽痘又称传染性上皮瘤、皮疮、头疮、白喉,是一种常发性接触性传染病,全年流行,但秋季和冬季高发。单纯感染时引起的死亡率较低,当与其他传染性病原混合感染时,会增加鸽死亡率。该病根据临床症状、组织病变和病毒入侵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传染媒介主要是蚊子。鸽摄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可引发本病。鸽舍潮湿,蚊子滋生,较易发生鸽痘。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鸽舍环境卫生,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使蚊子无处滋生。另外,采用鸽的痘痂制作痘疫苗,刺种于鸽翼膜上,有预防作用。治疗可用硫磺粉或硫磺膏涂在患部,或用剪刀剪去痘痂后涂上碘酒,并用青霉素G钠盐或青霉素G钾盐,每只剂量1万~2万国际单位,用水稀释后服用。另外,用克霉唑癣药水涂擦也有效。
4.鸽腺病毒病。鸽腺病毒病是由鸽腺病毒感染引起的鸽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季节多发,每年的2~7月是主要流行期。
防治方法:目前市面上没有鸽腺病毒专用疫苗。对于该病防控,以预防为主,同时要做好饲养管理,尤其要避免因长时间高密度运输造成鸽相互啄击、打斗等。一旦发现鸽腺病毒感染病例,要立即对病鸽进行隔离,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对于鸽腺病毒的治疗,并无特效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给已经确诊的病鸽使用抗病毒药物,并辅以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此外,还可以通过服用免疫增强类药物改善机体素质,让鸽有足够的体力度过治疗期,这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5.鸽轮状病毒病。鸽轮状病毒病是由鸽轮状病毒引起鸽的一种病毒性腹泻性传染病,以秋冬、初春发病为主,当遭遇寒冷、潮湿等应激因素,或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时,可造成鸽群较高死亡率。
防治方法:可参考家禽防治方法。在家禽中,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重点是清洁和消毒禽舍,以减少幼鸽因环境污染而感染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较稳定,特别是在水中,对消毒剂具有抗性,可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麸醛、苯酚和甲醛已被证明比次氯酸钠和碘伏消毒液更容易灭活鸽轮状病毒。
6.霍乱。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经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土壤传染。
防治方法:将病鸽及时隔离,鸽舍用具用20%新鲜石灰水或5%来苏儿溶液消毒。治疗可用磺胺嘧啶钠肌注,每只每次1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也可用长效磺胺片剂口服,每只每次半片,每天一次,连用2天。
7.副伤寒。鸽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沙门氏杆菌常存在于鸽的胃肠道中,当鸽营养不良,饲料变质,环境变劣时,容易诱发本病,雏鸽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防疫工作。治疗可饮用0.01%~0.02%的痢特灵水溶液,连续服用几天;也可以肌注硫酸链霉素2万单位/只或口服每1000毫升水含30毫克硫酸链霉素,每天2~3次,连续3天。
8.鹦鹉病。本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因最早发现于鹦鹉,故称鹦鹉病。该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鸽群感染率较高,感染后传播很快,但死亡率较低。
防治方法:做好环境卫生,加强防疫,用土霉素5万单位口服,每只每天1~2次,有预防作用,治疗量则加大一倍,连服3天。
9.曲霉菌病。曲霉菌病是烟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此菌的孢子分布于自然界,常在稻草、谷物中生长繁殖,鸽子吃了或吸入被污染的饲料和垫草而发病。幼鸽发病率较成鸽高,死亡率也较大。
防治方法: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清除发霉垫草、杂物,保持鸽舍清洁干燥、空气流通。治疗可用制霉菌素喂服,每只每天2万~5万单位,连服3~5天。治疗期间,加大多种维生素的供给量。
二、寄生虫病
1.体外寄生虫病。鸽的体外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皮肤和羽毛上,如羽虱、壁虱、鸽蝇、螨、跳蚤及蜱等。
羽虱:羽虱有大羽虱、长羽虱及绒毛虱。它们寄生在鸽羽上,以食羽毛为主。鸽子之间紧密接触,可相互传染。预防羽虱,主要是搞好鸽舍、用具、运动场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治疗可用烟叶末,或0.5%的敌百虫,或2%~3%除虫菊粉,撒在腹部、翅膀内部及颈下,也可以用硫酸尼可丁1000倍溶液点滴于腹部、两翅内面或用0.08%浓度的16%蝇毒磷乳油喷洒鸽巢,0.03%浓度的16%蝇毒磷乳油喷洒羽毛。
壁虱:壁虱白天躲在鸽舍、巢箱缝隙里,晚间才出来活动、吸血。防治办法:可用煤油涂抹在鸽舍和巢箱上,同时将地面清扫(因为用药后,壁虱很快逃到地面上),清除巢箱内的垫草,并将垫草烧毁,也可用16%蝇毒磷乳油,用法同上。
鸽蝇:鸽蝇主要寄生在鸽体,钻入羽毛间,吸取鸽血,对雏鸽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防治鸽蝇,主要是做好环境卫生,把清除物烧毁,每半个月消毒鸽巢一次。驱除鸽蝇,可用除虫菊喷杀,也可用蝇毒磷喷杀。
螨:鸽螨有脱羽螨、红螨等。脱羽螨寄生于鸽的羽毛中,引起鸽发痒,啄自己的羽毛使羽毛脱掉。红螨白天栖息在栖架、巢窝等处,晚上爬到鸽身上吸血,使鸽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防治方法:在鸽舍的地面、栖架等处,撒布石灰或硫磺粉,也可用除虫菊或蝇毒磷。
蜱:侵害鸽子的蜱,一般属软蜱。蜱对鸽子的为害是吸鸽子的血,使鸽子贫血、消瘦、生产力降低。由于蜱大部分时间隐藏在墙壁、栖架、鸽箱、垫料等处,防治鸽蜱可用杀虫剂撒布于这些地方。
2.体内寄生虫病。
鸽毛滴虫病:该病又称为“鸽璜”或“口腔溃疡病”,是鸽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原虫病,也是对雏鸽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
防治方法:对于鸽毛滴虫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药物,导致我国毛滴虫病发病率及雏鸽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有专家研制出了鸽毛滴虫全虫灭活疫苗,该疫苗能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且二次接种后能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从而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鸽毛滴虫病通常呈隐性过程,因此在饲养期间,要对鸽体进行周期性检查,及时对病鸽和带虫鸽进行驱虫,幼鸽与成年鸽要分开饲养,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鸽舍的清洁与消毒。
蛔虫病:蛔虫是鸽子体内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寄生在鸽的小肠内。鸽子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饮水或泥土而引起,蛔虫在鸽的肠道内产卵,经粪便排出体外。刚生的蛔虫卵没有感染力,经一周左右,胚胎发育后,便有感染力。
防治方法:做好鸽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鸽舍和用具定期进行消毒,每2个月左右,全群鸽子喂服驱蛔灵驱虫一次,每只每次服半片(0.25克),连服2次,即第一次喂服半片,第二天再服半片。
绦虫病:鸽子吞食了有感染性绦虫幼虫的螺体而引起。
防治方法: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并堆沤处理。患有绦虫病的鸽,用槟榔片煎水,按每公斤体重用1~1.5克,早上空腹灌服,或用硫氯酚,每公斤体重喂服150毫克。
球虫病:鸽球虫病是由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多因摄入被球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致发本病。
防治方法:做好鸽舍清洁,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并实行生物热灭虫,鸽舍用20%生石灰水消毒。治疗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喂服0.5克,每天一次,连服3天。也可用青霉素肌注或口服,肌注每只雏鸽每次2000~5000单位,口服每只4000单位,连续3天。或用呋喃唑酮,按饲料量的0.03%~0.04%混入饲料中饲喂5天。
三、普通病
消化不良也叫嗉囊积食、嗉囊食滞,是鸽子一种常见的嗉囊病。鸽子吃了难于消化或变质的饲料,缺少饮水或保健砂,都易发生消化不良。
防治方法:不喂难消化和变质的饲料,合理饲养管理。治疗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或2%食盐水冲洗嗉囊,冲洗后每只喂服酵母片2片或保济丸12~14粒,维生素B加水3~5毫升,服药后适当喂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和青菜。
四、预防是关键
关于鸽群疫病的防治,应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为满足鸽的营养需要,应加强鸽的饲养管理,为鸽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适宜的生活条件。通过坚持执行严格的鸽场消毒制度、控制人员流动以及加强引进种鸽的检疫隔离等切断外来传染源传入途径。同时应建立健全鸽场卫生防疫制度,如保持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杀虫、灭蝇,控制飞鸟,消灭传播媒介,开展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及时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对发病鸽群严格封锁、隔离及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并及时妥善处理病鸽等。通过多措并举的防控手段,实现鸽产业的健康、绿色和快速发展。
作者∣广东汕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俊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